1984年,一部反映对越反击战的电影《高山下的花环》,再一次把人们关注的目光拉回那段艰苦的战争岁月中,让观者再一次领略了英烈们的光辉岁月。
王发坤,贵州省海拉乡人,1968年4月18岁王发坤光荣入伍,在13军39师115团二营炮连服役,同年12月光荣地加入中国。在1968至1978年这10年里,王发坤从普通战士开始做起,历任副班长、班长、排长和副连长等职。1974年28岁的王发坤经父母介绍,与同村22岁的李金花结为夫妇。
1978年,部队准备安排王发坤转业,王发坤服从命令,连转业后的工作都联系好了,还向战友借了钱准备回家买砖盖房子,回到老家准备和妻儿过上平凡而幸福的生活。
就当王发坤准备在老家和妻儿过上小日子时,对越反击战爆发,身为军人的王发坤有一种强烈保家卫国的使命。
临行之前,他为了不让妻子和家人担心,他没有告诉妻子自己要去前线打仗,只是说要回部队办转业手续。
回到部队后,团政治部的领导找王发坤谈了一次话,领导一上来就开门见山地说道:
老王,现在前线战事紧张,需要有经验的指挥员,尤其是炮兵指挥员,你能不能放弃转业留下来?
国家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况且部队培养这么多年,能上前线英勇杀敌我义不容辞,我申请马上赶往前线参战。
部队上批准了王发坤求战请求,调他火速上前线团二营炮连的副连长。他马上回部队随连长、指导员对部队进行紧急的政治动员,并请了全连的官兵喝酒吃肉。王发坤明白大战在即,只要把全连的战士拧出一股绳才能形成强大的战斗力。
1979年2月16日下午2时,王发坤所在的连队按照上级的命令,开始向敌人发起进攻,于当晚12点在前线点,王发坤所在营奉命作为第一梯队过桥。穿插在敌后之后攻占248高地和191高地,向龙金和周登方向进攻。
敌人的炮火突然向解放军舟桥打来,王发坤所在营队遭遇到敌人猛烈的炮击,部队遭受惨重,两部电台被敌人炮火摧毁,两名报务员也因为保护电台先后壮烈牺牲,断了与上级指挥部的联系,当时的情况异常危急。
营长马上命令副营长带领两个连队抢占周登以南的有利地形,掩护部队渡江。营长并命令王发坤指挥炮连迅速架炮向387无名高地进行炮轰,压制敌人的炮火,掩护两个连队向敌人进攻。
在第一轮的炮战中,王发坤的腿部就被敌人炮火炸伤,王发坤依然带伤指挥作战,指挥炮连掩护其他两个连队向敌人进攻。
卫生员马上赶来为王发坤进行简单的包扎,营长为了更好地指挥作战,把营部指挥所推向战火的第一线、王发坤对营长说道:
王发坤敏锐地意识到:很快敌人的炮弹就会如雨点般打来,他提醒营长快撤,要不然营部就会被敌人的火炮一锅端。与此同时他命令炮连马上转移阵地,并命令卫生员赶跑。
话音未落,敌人的炮火向这边疯狂地轰来,一发炮弹在营部指挥所附近爆炸,营长和机枪连长先后负伤,接着又有一发炮弹向王发坤这边打来,在千钧一发之际王发坤推开卫生员,并向卫生员喊道:
王发坤说完后用尽最后一点力气把卫生员推到路边,卫生员倒地的一刹那,敌人的炮火向王发坤身边爆炸,王发坤被炸得满脸都是血,当场壮烈牺牲。
战后,营里面考虑到王发坤烈士在战前积极准备和作战期间英勇顽强,不败牺牲和舍己救战友的精神,部队领队追封他为革命烈士,并记二等功。整理王发坤烈士留下来的遗物时发现一块手表,和一件军大衣,及留给妻子的一封信。
这些年为了家里建房子向战友借了不少债,如果我牺牲光荣了,请用我的抚恤金进行还债,我虽然已经不在人间了,但是人情债不能欠,人走了账不能赖;如果我光荣了,希望你不要伤心,不要为我守寡,你找个好男人嫁了,就寻找新的幸福,我此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给你幸福;如果我光荣了,就你收下我的军大衣,这件军大衣还是我和你结婚那一天穿的,在部队每一天里,我每当看见这件军大衣就好像看见你。
这份遗书感人肺腑,足见烈士王发坤对妻子的爱,因为爱妻子他才希望妻子改嫁去寻找新的幸福,但烈士的妻子李金花多年来一直没有改嫁,而是独自把烈士两个儿子抚养长大,也算告慰丈夫的在天之灵。
刚刚开始有关部门送来丈夫的烈士证明书和抚恤金时,善良的李金花始终不相信丈夫已经牺牲了,她认为丈夫只是被敌人抓起来,过一阵子就会被放回来。
那段时间每天下午她都会牵着两个儿子在村口痴痴等待丈夫回来,但村里的人总以异样的目光看着她们母子。而李金花全然不理会村里人的流言蜚语,她坚信丈夫会回到她身边的。
直到部队把丈夫生前戴的手表拿过她,她才确定丈夫已不在人世,那一天李金花找邻居借了钱买了肥皂,反复擦洗丈夫留下这块手表,李金花一直把这块手表留在身边。她心痛不已地说道:
这是他留下来唯一的东西,看到这块手表我就好像看见他,我要用一生保存好这块手表。
至今这块手表还在准确地工作,她对丈夫的思念,就好像这块手表一样走了30余年,一刻也没有停过。
一晃30多年过去,李金花通过自己努力终于还清了丈夫留下来的债务,并把两个儿子抚养成人,也算告慰丈夫在天之灵!
但是30年来,李金花一直不知道丈夫埋在哪里。后来是丈夫生前营长李金明寄来的一封信才知道丈夫的墓地在云南省屏边县烈士陵园中。
2010年5月,李金花和两个儿子在王发坤战友和好心人的帮助下,来到云南省屏边县烈士陵园中祭奠自己丈夫王发坤,30多年的等待和煎熬化为一场恸哭,李金花在丈夫墓前恸哭的画面,被战友们上传到网络上,感动了无数网友。
英雄的血不能白流,一直以来,李金花及其小儿子都是当地民政部门重点帮扶的对象,每年都以9000元补助给这个英雄的家庭,让英雄的家庭不再有生活上的后顾之忧,并给李金花老人办了低保,
为了提高烈士家庭的居住条件,当地政府出资8万元,为烈士家庭提供一套楼房,并提供必要的家电、家具及生活必需品。李金花老人说道:
王发坤烈士请瞑目,今日的盛世如你所愿,国家和民族都不好忘记你们这些为国牺牲的英雄们,谨以此文向这么多年为国牺牲的英雄们致敬!